Monday, July 21, 2008

剧本

[孔子的眼睛猛然张开了。他在什么地方呢?他看看四处周围后,发现自己好像在一间庙里呢。孔子发现自己在穿传统的华服,自己感到十分热。咦?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他的面前拜祭他呢?]

孔子走向前对着他们说:起来吧!

[拜祭者都惊讶,一动也不动地盯着孔子。]

孔子:你们为何不起来呢?

祭拜者个个都匆匆忙忙地起来,说:您、您是孔子吗?

孔子:当然!你们以为我是谁?

祭拜者:他真的是孔子!您怎么来的?难道那个雕像活了起来?

孔子:我也不知上次我在我的家里坐在椅子睡着了。现在是什么年呢?

祭拜者:现在是2008年,2月,28日。

孔子:哦?我 在什么地方呢?

祭拜者:这里是新加坡啊!

孔子:哦 知道了。

[这时,一个人倒了一杯热茶给孔子饮,同时带了一张报纸给他看。]

孔子:谢谢您!(然后,指着报纸又说)这是什么呢?

祭拜者:哦,那是报纸。报纸里有每天最新的新闻。

[孔子拿起了报纸,看看今天的新闻。恐怖分子马士沙拉末逃出监狱!]

孔子:咦?马士沙拉末是个恐怖分子。他怎么从监狱里逃走呢?

[这时孔子的出现已传千里,亚洲新闻台正在现场直播报导有关孔子出现的消息。突然,现场出现了许多警察,原来李光耀资政也听到孔子来新加坡的消息而亲自到访。跟着他们俩人就上了辆宾士轿车把他们送到总统府去。当晚还安排了个宴会来招待孔子。]

资政:真是荣幸能见到您,我一向都很崇拜您,对您的儒家思想,我更不留余力的去研究,把它作为我国施政方针的守则。

孔子:您太过奖了,哪不过是我一点心得,还得要有您这样有才智的人去领悟以运用在您的治国方针。

[俩人正谈得投机,新加坡副总理黄根成过来插断了他们的话。]

黄根成:孔先生,资政,我正为马士沙拉末的事件烦恼,不知先生有什么提议能帮我平息这次的事件。

孔子:你听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吗?从你们国家里找些能人学士,他们中一定有些好意见,好办法来帮你解决的。

黄根成: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好,我立刻去组成个独立调查委员会,由他们出面调查,解决此事件。真谢谢您!

资政:真劳烦孔先生为我国出主议,其实我邀请老师也为了想请教老师议起谈谈有关治国之道。

孔子:很好,我也很高兴能和你们国家领袖谈论国家大事,若能造福百姓那更是件好事!据我这两天的观察,新加坡经济繁荣,国泰民安也就说李资政您治国有方。

资政:早期新加坡刚独立时,为了平定当时的动乱,实行了许多强硬措施,但自从对老师的儒家思想有了些认识, 觉得提倡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很有道理, 使用法制禁令去引导人们,刑法来约束,人们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他们,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人们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近十年我国已修改了许多政策, 多用教育的方式来引导人民。

资政: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育后人的重要性, 也向老师学习有教无类, 因才施教的精神去办教育。所以我国的教育系统里有不同的学府和不课程去给不同的学生需要。这一切也要归功于老师的教导。

孔子:好极了!教育的确是最重要, 才能从中选出优秀的新一代领导人

资政:很对, 我们的政府都是万中取一, 出类拔萃的人才我也是学习孔老师您的用人之策

[就这样两人互相谈论治国和待人处事的问题, 就好像旁若无人地畅谈到深夜…]

研究方法

我们的组找资料的方法大多数是上网找的。我们也向乐于提供知识的长辈与同学提问,他们很甘愿的分享他们所有的知识。过后,我们决定用比较对孔子和《论语》的代表性的资料与一些关于君子的论语和资料。

过后,我们想出了一个可以当作我们的剧本的一个主意。我们的忧虑是找不到一个和我们的剧本的故事有关的新闻报告,所以我们尽量想出一些关于最近的新闻的故事。结果,我们想出一个关于最近的马士沙拉末逃出监狱的故事。我们也决定把我国的教育系统与新加坡政府的治国方法的这些话题加入我们的剧本。

我们在写这个剧本当中,做了更多研究,决定在这个报告中给大家参考孔子在《论语》中的治国理念,并作出结论:新加坡的领袖一向来是否符合了孔子的治国理念?

研究结果

我们的资料显示: 新加坡的社会大多数是构成华人呢, 而儒家思想是在华族里家喻户晓的。这是说新加坡大多数的人知道儒家思想的原则与孔子的教法。

在新加坡里,儒家思想的确是有儒家思想的。例如齐家的道理。 孔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即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己本身,严于要求自己。如果己正,管理国政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无法治理。孔子也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 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在新加坡里,可以看到我们的总理一向是很聪明的。 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即靠聪明取得了地位,不能用仁德去保持它,虽然得到了地位,也一定会失去的。靠聪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持它,假若不用严肃的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不会尊敬他。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靠聪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护它,能用严肃的态度治理百姓,而不用礼义教化人民,那也算不得完善。可见治理好国家对君主的要求应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另外,孔子还总结了历代圣明君主治国的道理,重在宽厚、诚信、勤敏、公允。即: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有功,公则说。

孔子也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其三,治国的基本方法,选才、富国、育人,立法。孔子认为君主管理国家大事,要处处从大局着眼,重视选拔优秀人才。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同时要重视富国,教育民众。有一次,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卫国的人口真多啊!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里孔子强调在卫国这样一个众多人口的国家,要治理好它,首先要让他们富起来,然后使他们再受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另外,孔子也特别重视法制对国家的治理作用。

其四,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孔子认为治理好国家,君主一定要重视人品、道德,要讲究信用,爱护民众,这是治国的基本原则。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认真对待政事,并讲究信用,取信于民。同时还要节省俭用,爱护人民,只有这这样才能处理好君主与人民的关系。

其五,君子不党。孔子认为,君子之见的交往应该做到周而不比;《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二不周。同时还要和而不同;《论语· 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在学习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把《论语》的思想体系化,科学化,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精神。

研究分析与结论

新加坡的领袖一向来都差不多符合了孔子的治国理念。

新加坡的领袖大致上都有很好的人格,他们时常严格地要求自己,在公共场所内,他们的行为向一个君子;他们很端正,他们知道他们是为社会作出贡献,却不求很大的汇报。他们处事时有敬畏之心,令很多人尊敬他。

新加坡的领袖一向来都有智慧和才能的。更使人惊讶的是,很多的新加坡的领袖竟然是莱佛士书院的学生。可见,他们果然是优秀人才。虽然如此,但是他们还是忘不了做人的本,用仁德保持地位,怪不得人们对他们是有很大的尊敬的。

自从李光耀和人民行动党开始建国时,他们知道,使国家富裕起来,他们需要让人民接受教育。也因为如此,现在,新加坡已经是个家喻户晓的现代城市。可见,孔子的治国理念是多么准确啊!

我国的领袖特别爱护人民。若我们的居住环境有不善之处,政府与有关部局会派人搜查此事。此外,我国的领袖每天都在讨论该怎么解决一些困扰新加坡人民的一些问题。有时,政府为国人安排活动,新加坡的领袖也时常到公共场所见一见人民,和人民讨论一些困扰市区的问题。可见,他们很关心新加坡人民。

我国的领袖与其它国家的领袖的交往是,两国的领袖都是很有礼貌地对待对方,和睦相处。因此,两国的人民对他们的领袖有更大的尊敬。

因此,我们觉得,虽然按照孔子的治国理念来管理国家是不容易的,但是新加坡的领袖不仅实现了孔子的治国理念,还把新加坡管理地井井有条。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新加坡的领袖实现了孔子的治国理念,更使人奇妙的是,孔子的理念虽然已经在3000年就出现了,但是仍到现在,还是一个特别实惠的理念。

我们可真是获益不浅啊。

面对的困难

栋衡,章翮和伟杰起初是个三人组。但我们分工作责任后,刚开始做自己得工作时,章翮发现自己的RE组被迫要做孔子,决定离开我们这一组,让我们重分我们的工作责任。

在完成这个专题作业当中,我们的工作责任结果又颠倒了,使我们的工作速度减慢了好一些。

参考书目

http://baike.baidu.com/view/19183.htm

http://www.ld.nbcom.net/kongzi

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classic/lunyu.html

http://www.zaobao.com/

鸣谢

我们要非常感谢以下的人帮住和支持我们:

· 我们的父母亲 热烈支持与协助我们

· 胡雷老师 教导我们

· 李老师 分享自己的知识

· 乐于分享他们的知识的同学与朋友